9月2日下午,本期研修班邀请到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报工作的参与者、浙江师范大学王巨山教授为学员们主讲《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文化特征与内涵解读》。王巨山教授通过分享申报文本写作的历程与心得,将中国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与同期申报人类非遗的土耳其、阿塞拜疆联合申报的茶文化项目进行比较,从简介、持有者与实践者、传承方式、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等方面,为研修班学员深度解读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此外,王巨山教授也介绍了浙江省在茶非遗保护方面的主要实践,例如成立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发展保护联盟、发起“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主题活动、成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等,为来自浙江省外的研修班学员提供了有益启示。
9月3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微来校,为研修班学员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非遗保护不是争你强我弱、你高我低,而是体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并顺应可持续发展。”罗微主任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整体性认识”入手,为学员们介绍非遗的定义、特点和范围。她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立足于当下、沿着历史脉络面向未来的,是活态流变、可以再创造的。
此后,罗微主任从公约、法律以及政策等相关材料中解读非遗保护的概念、宗旨和目标,并详细讲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目标和方式。
关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整体性保护问题,罗主任引用多个案例详细讲解对该遗产项目的整体性认识,并对该项目相关保护计划的有效实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提醒非遗的保护传承也要遵循“大遗产观”的要求。此外,罗主任还强调了非遗整体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密切联系。
9月3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鲁成银为研修班学员主讲《申遗成功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老师首先为学员们分析了我国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指出新时代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鲁老师为学员们仔细解读了“三新一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内涵和“三茶统筹”发展理论。
“文化赋魂、创新赋能”,鲁老师通过“非遗茶+”“径山茶宴”等多项案例给学员们提供了申遗成功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资借鉴的新思路,鼓励学员们努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茶文化”力量。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就鲁老师分享的丰富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从中深受启发,研讨氛围热烈。
(茶学与茶文化学院 杨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