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浙江农林大学定于5月23日至6月25日举办2025年度“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现面向全国招收学员,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介绍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关于扎实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系统性保护的意见》等相关要求、落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农林大学主办,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承办2025年度“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主要面向“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或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业者、业务骨干及部分管理人员,通过研培方式加强“茶非遗”传承队伍建设,促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好“茶申遗的后半篇文章”。
二、培训计划
(一)培训类别
本次研修班招收的非遗类别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所涉及的传统技艺类、民俗类涉茶非遗项目。
(二)培训时间
2025年5月23日—6月25日(学员须全脱产)。
(三)培训地点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及校外实训基地。
(四)课程构成
本期研修班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基础课、实践实训课、业态前沿课、拓展交流课四个模块。其中理论研讨课程共计120学时,实践实训课程共计120学时。每个课程模块都实行互动式教学与开放性课堂,由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调研、互动讨论四部分构成,搭建学员、专家、个案三方互动的研修平台。
模块一:基础·非遗保护理论与相关政策解读
本模块旨在为“茶非遗”传承人及茶产业相关从业者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政策理解力与履约执行力。课程系统解读国家与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政策,梳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核心要义。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实地调研、政策文件解读等方式,帮助学员全面了解非遗保护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提高非遗知识素养和文化自信。课程内容涵盖非遗政策法规、非遗项目申报和履约实践、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路径等主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学员将非遗保护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模块二:前沿·传统制茶技艺与新质生产力
本模块聚焦“茶非遗”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面向业界最新技术动态与产业发展趋势,提升传承人和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课程涵盖智能化加工、茶叶生态栽培与深加工、关键风味物质解析、茶饮料科技、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等领域,引领学员深入了解传统制茶技艺的现代转化路径。结合茶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实践,突出茶产品研发、品牌培育、新型茶文化空间打造以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助力学员拓展视野,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实现“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对接。
模块三:实践·“茶非遗”项目实地考察与集中实训
本模块以集中实地考察和案例交流为主线,组织学员深入非遗工坊、茶产业集群及各类代表性非遗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观摩非遗生产线、参与大师讲解与操作演示、交流非遗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经验,强化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交流非遗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模块同时涵盖与省级非遗茶空间、乡村茶产业融合代表项目等地的互动,促进资源共享、经验共建,共同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模块四:拓展·“茶非遗”“两创”实践路径探索
本模块紧扣“非遗+”和“两创”主题,注重互动式研讨和案例分享。通过专家讲座、学术论坛、校企合作交流、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推动学员在交流碰撞中开拓思路,凝练适合自身路径的“两创”模式。侧重挖掘“茶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表达、品牌战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文创推广等实践成果。着眼学员实际需求与发展瓶颈,通过小组研讨和实地考察,带动学员主动探索“茶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与新业态,强化成果转化能力,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研培成效。
三、培训目的
本期研修班立足“人类非遗”保护新阶段,以培养“茶非遗”传承实践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融合专业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和实践操作,推动现代理念和经营模式赋能传统手工技艺,提升学员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消费场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员的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与实践能力,推进“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能茶旅融合、数字茶业等新业态融入现代生活;引导学员们主动将传统技艺传承与乡村人才培育、生态茶园建设协同并进,形成文化传承、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互促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彰显非遗保护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的示范意义。
四、学员报名须知
(一)招生名额
男女不限,共招收20人。
(二)招生对象
面向“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或具有较高水平从业者、业务骨干及部分管理人员。
1.代表性传承人:应为相关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报名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较高水平从业者、业务骨干:须有5年以上的从艺史或6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应为相关项目省级或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名弟子,报名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报名参加研修班的学员须掌握或熟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技能,致力于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能够听懂普通话授课,并具备一定交流能力,身体状况良好。
(三)报名
请报名学员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下载《报名回执表》(见附件),发送至浙江农林大学指定联系人或指定邮箱。
(四)录取
报名截止至5月20日,由浙江农林大学遴选确定培训人员名单,随后将以电话、邮件等方式通知学员本人。
五、注意事项
(一)本次培训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学费、食宿费以及实践费用全免。学员往返交通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二)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学员遵守培训计划规定、完成相关课程和任务、按照出勤,将获得结业证书。对无故旷课、迟到或无法完成培训计划任务的学员,不颁发结业证书。
(三)参训学员须准备至少两件作品,用于实践课程的项目展示、产品审评,以及供研讨交流、作品展览使用。
(四)培训结束后,学员可自愿将作品捐赠给浙江农林大学,供教学与展示使用,学员将获颁我校收藏证书。
(五)为保证培训的效果,项目组将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回访,请学员积极配合。
六、报到方式
报到时间:2025年5月23日全天报到,5月24日举行开班仪式并正式上课。
报到地点: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
七、联系方式
张 帅
茶学与茶文化学院 副院长
电话:0579-63745920 / 15397096565
邮箱:zhangshuai1202@163.com
孙瑶琦
茶学与茶文化学院 讲师
电话:15535682878
邮箱:20240124sun@zafu.edu.cn